![]() |
【陶艺】范安琪痴迷陶艺 打工妹成老板 |
|
【taoyi】2010-11-26发表: 范安琪痴迷陶艺 打工妹成老板 范安琪的经历是一个传奇。记者郭继江摄大沙工业区,五峰山下的一处陶艺作坊内,工人们正在忙着拉坯、修坯。38岁的范安琪脚踩一双绣花布鞋,身着藏青色长裳,站在一名工人旁,不时叮嘱。50米外的一个巨 范安琪痴迷陶艺 打工妹成老板范安琪的经历是一个传奇。记者郭继江摄大沙工业区,五峰山下的一处陶艺作坊内,工人们正在忙着拉坯、修坯。38岁的范安琪脚踩一双绣花布鞋,身着藏青色长裳,站在一名工人旁,不时叮嘱。 50米外的一个巨型仓库内,憨态可掬的红色小虎、身披五彩霞衣的古代侍女、肃穆庄严的佛像散落其间——— 这是范安琪的创意工作室。 18岁从福建来到佛山,范安琪从一名普通的打工女,与丈夫一起创立佛山大唐陶业有限公司,并担任公司艺术总监,回首往事,她说“来佛山的时候,做梦也没有想到,会有今天的一切。” 2010年2月27日,范安琪获省妇联授予的“南粤巾帼十杰”称号,是佛山获此殊荣的第二人。 高考失利佛山打工 范安琪的家乡在福建闽东的一个小县城宁德里。1989年范安琪高考失利,没能踏进美术院校的大门。 不过,范安琪没有选择复读,而是外出打工,“想走出去看看到底外面是个怎样的世界。” 范安琪先去闽南的服装厂做一名裁缝;数月后,她到一个台湾人开的钟表厂。工作之余,范安琪没有忘记自己钟爱的美术,随身携带的一本白描的书,成了她临摹白描的范本。 外出打工的老乡传闻,在佛山工资待遇稍微好点,范安琪觉得自己可以闯荡一番。于是,经过一名老乡的介绍,范安琪一个人乘坐火车来到佛山。 跟专家“偷师学艺” 1990年10月6日早晨6点,范安琪乘坐的火车抵达佛山。“当时,佛山到处是低矮的建筑。”范安琪拖着疲惫的身躯,在老乡的带领下,走进佛山石湾陶艺厂。 所有的员工都是从基本的工作做起,每个月的工资为120元。第一个月,范安琪和其他工友拉着小板车运输,站在一米高的泥坯上注浆,“什么样的脏活累活都得做。”后来范安琪的丈夫唐嘉曾经到陶艺厂,感受过基层工人的辛苦,“安琪基本是女人不干的活会去干,男人不干的活她也会干。” 不过,这种辛苦,在范安琪眼里,却是一种别样的乐趣。“我第一次在石湾,看到那些陶坯,就爱上了它们。”范安琪想回去仔细研究,到底陶坯里面,藏了什么东西,“只能到工厂淘汰的废陶坯里挑拣,带回宿舍,感受它们的可爱和美丽。” 在石湾陶艺厂的日子,范安琪最难忘的时光,是跟着陶艺专家“偷师学艺”。当时,工厂很多学校的陶艺老师会到工厂实习,范安琪总是自愿过去打下手,“帮他们拆泥、扒泥巴、端茶、倒水,随叫随到,只想学点陶艺知识。”范安琪形容当时对知识真是如饥似渴,除了学习各个老师的风格,她还自己试着临摹、制作。 工厂向所有艺术家开放 范安琪并没有满足于流水线上的生活。1995年,范安琪与其他人合伙,创办了一间小型陶艺厂。“主要做器皿,专销出口。”丈夫唐嘉说,这间陶艺厂,也是石湾最早做工艺器皿出口单的厂家。虽然生产稳定,但“当时赚的钱只够给员工发工资,股东赚不了什么钱。”因为手头窘迫,范安琪还曾经被房东追过房租。 早期的创业经历,让范安琪收获了从陶艺到管理流程等方面的经验。其间,范安琪自己捏手工,随手做一个脸谱,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。 2001年,范安琪创建嘉亿陶艺研究中心,与丈夫一起自主创业。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,工厂地点也从桂城搬到张槎,2005年来到现在五峰山下的仓库,公司也更名为现在的大唐。范安琪简约抽象的古典艺术风格逐渐成熟,但她把这一切归功于很多前辈的指导。“工厂向所有的艺术家敞开大门,他们来到这里创作,我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。”正说着,范安琪接到一个国外艺术家打来的电话,准备到公司进行交流,“这也是我和公司不断成长的秘密。” ◎范安琪 出生时间:1972年 籍贯:福建宁德 威水史:1990年来到佛山打工,开始从事陶艺工作。作品曾获“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”金奖、第43届国际陶艺大会最高奖“和谐奖”金奖等。被聘为广西艺术学院客座教授、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外聘教授。 2004年创立大唐陶业有限公司,并担任艺术总监,负责产品的设计、开发。 2010年2月27日,被评为第六届“南粤巾帼十杰”。 ![]() |
![]() |
资讯中心,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,企业新闻、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。把握佛山陶瓷网,把握行业脉搏。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、资讯和联系,工厂商家价格信息,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。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。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[佛山陶瓷网] |